2025年最新资料:网课视频、教材、题库押题等添加右侧客服微信:jbtm1874
首先对于记忆力的要求非常高,四门课程都有大量的东西需要记忆,其中不乏一些数字,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些浓度指标,所以考环评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超强的毅力支撑是不行的。环评的原理性稍简单些,但并不意味着环评就 是好啃的骨头,环评每年的通过率都极低(大概百分之几的通过率), 从题型上来说,前三门都是选择题,但是这里多选题占了很大的份额, 拿《技术方法》来说,多选题占了三分之二的分值,也就是说即使单 选题全对,如果多选题错了一半,仍然有挂科的危险。这里还必须提 到的是《案例分析》,它绝对是大多数考生的梦魇,八道题任选六道, 每题20分,类似于高考的说明文阅读理解题,需要从夹杂着文字、 数字、图表的大段文字里发现问题、寻找答案、提出对策,而且必须 还要结合前三科的相关知识,难度之大可想而知,有相当多的考生,年年都能过前三科,可是年年都过不了案例。
2026环评工程师: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tQ4LvX0KXECXrXxDzkjPHA?pwd=vr9s
提取码: vr9s
规划学习阶段
第一阶段——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,时间3个月。要按照环境要素来复习,不要按照先技术导则后技术方法来复习,更不要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次序来复习。比如,先阅读技术导则的总则和技术方法里边的工程分析;然后首先从大气环境开始,阅读大气环境评价的导则,接着阅读大气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(技术方法教材里章节挺乱,应该把大气环评的现状调查、预测、防治措施分别提取出来阅读);接着是地表水环境,按照同样的次序,阅读导则,阅读技术方法;再接着是地下水环境、声环境、生态环境;至于规划环评、环境风险、损益分析、总量控制等内容都可以放在最后阅读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在每阅读完一个要素以后,要把题集上相关的题目做一遍,以做题来加深印象。
第二阶段——案例分析,时间40天。以贾生元的试题解析为主,以案例题集为辅,总共一百道案例分析题。以每天3-4题的进度做完以上两本书,准备好一个笔记本,按照水利类、交通运输类、采掘类、工业类、竣工验收、废物处置类等案例大题目的类别来划分,把相同类别的大题目筛选出来,把题干相近甚至相同的小题目归纳总结出规律,记录在笔记本上。比如,交通运输类,
一、环境影响识别:1、声环境影响;2、生态影响;3、环境风险;4、桥梁的影响;5、隧道的影响。
二、现状调查内容:1、水环境;2、生态调查;3、噪声调查。
三、影响预测与监测:噪声监测的要点。
四、防治措施:1、针对生态影响;2、针对噪声。——以上仅供参考,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观察角度,我的意思是让大家对案例多总结、多归纳、多提炼,把书从厚读薄,然后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尽情的发挥,游刃有余。
第三阶段——真题,时间20天。我觉得法律法规的教材没必要单纯去阅读,因为很枯燥,读也不可能记得下来,最好的方法是做题,主要是历年真题,因为每个法规的出题点很固定,往往就那几个出题点,很容易把握,做一遍真题,基本上能达到掌握教材的效果了。当然除了法律法规,还有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的真题也要做一遍,有很多题目是经常重复出现的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用带颜色的笔把教材上涉及真题的关键词句圈点起来,这个工作一定要做,因为这是最后冲刺阶段的保障。
第四阶段——冲刺阶段,一周左右。此阶段是速记阶段,要准备好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,带上归纳案例规律的笔记本,带上前三科圈点好的教材,就可以强化记忆了,针对前三门,因为是客观题,不要死记硬背,主要以增强对知识的印象为主;对于涉及案例的知识,一定要死记硬背,这个没啥好说的。时间的分配,法律法规1-2天,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放在一起记忆,仍然按照环境要素来,大概3-4天,案例2天。
以技法为例:
一、考试分值及合格标准
单选题 1 分,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;不定项选择题 2 分,多选、错选、少选均不得分。
科目名称 | 考试时间 | 题量及题型 | 满分 | 合格 | |
技术方法 | 09:00-11:30 | 单选 90 题 | 不定项 30 题 | 150 | 90 |
导则标准 | 14:00-16:30 | 单选 80 题 | 不定项 20 题 | 120 | 72 |
技术方法 | 09:00-11:30 | 单选 40 题 | 不定项 40 题 | 120 | 72 |
案例分析 | 14:00-17:00 | 8 题,选择其中6 题作答 | 120 | 72 |
四、主要程序时间轴
五、四门考试对比
六、近两年技法题型分析
七、近 4 年真题分值分布
章 年份 | 2024 年 | 2023 年 | 2022 年 | 2021 年 |
第 1 章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、评价因子筛选 | 23 | 11 | 13 | 12 |
第 2 章大气现状与预测 | 10 | 15 | 15 | 22 |
第 3 章地表水现状与预测 | 7 | 10 | 10 | 8 |
第 4 章地下水现状与预测 | 12 | 9 | 10 | 8 |
第 5 章声现状与预测 | 6 | 17 | 17 | 7 |
第 6 章生态现状与预测 | 14 | 11 | 14 | 19 |
第 7 章土壤现状与预测 | 2 | 5 | 7 | 1 |
第 8 章各要素环境保护措施 | 37 | 27 | 16 | 34 |
第 9 章环境管理与监测 | 1 | 3 | 4 | 0 |
第 10 章环境风险评价 | 3 | 5 | 6 | 6 |
第 11 章固体废物 | 4 | 8 | 6 | 3 |
第 2 节 精讲班授课思路及课程安排
一、精讲班作用:
扎实功底,绘制知识图谱,建立知识网络。
二、精讲班学时:
约 60 学时,可倍速听课,知识点相对独立,可单独挑选听课,扎实重点章节。
三、精讲班授课思路:
依据相关技术方法讲解,重复知识点合并,超纲知识点总结,打下牢固基础。
四、精讲班收获:
分解阶段小目标,分解知识碎片,逐章逐节逐知识点掌握;聚沙成塔,将所有细碎知识点汇聚成知识 金字塔。
五、颜色说明:
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采用 3 种颜色标示,重要程度依次为:
①【必会】——重要程度 100%;
②【掌握】——重要程度80%;
③【熟悉】——重要程度60%。
④【简单了解】——重要程度 20%。
六、24-25 年技法精讲课课时安排
备注:课程中第二章增加“第一节自然环境调查”,第二章原第一节与第二节改为第二节与第三节。
第 3 节 考生常见问题
Q:技法学习要用时多久?
A:新手在技法学习总时长约需要 350 小时,其中听课约 100 小时,记笔记约 100 小时,做题约 60 小 时,复习及背诵约 90 小时。
Q:四门课时间如何分配?各科复习顺序如何?
A:建议以历年通过率分配学习时长,各科历年通过率约为:导则 20%、技法 10%、法律 10%、案例 5%; 导则技法很密切,建议一起复习;建议案例在至少有导则技法两门课的基础后再学习,不要着急。
Q:学习目标?
A: 目标定在拿足 70%以上卷面总分上,欲得其上者得其中,欲得其中者得其下,即保证得到法律 105 分,案例、导则、技法 84 分。成绩两年滚动,珍惜时间吧!
Q:需要有哪些必备的资料?如何刷题?
A:教材、讲义、导则原文、试题解析(与课程不一致时以课程为准)
Q:需要准备什么文具工具?
A:笔记本、黑色中性笔、彩笔、荧光笔、记事贴、打印机。
Q:技法做题方式方法?
A:学完整章之后再做题,独立完成 10 到 20 题后对答案,对错误的题目和不熟悉的知识点,先改错 再查课件/教科书/其他资料,适当记笔记,标记错题。
Q:错题重复次数,正确题目重复次数?
A:正确题目做一到两遍,间隔要久,一个月起步。
错误题目每次标记,至少间隔3 天再重复做错题,例如对同一道错误题目,第一次在题目序号上画圆, 第二次划三角,第三次划五角星,第四次用荧光笔画圈……当错误题目连续两三次都能做正确,可以 不再做该题。 (真题错题近3 年至少 5 遍,3 年前 3 遍)
Q:完整的学习需要哪些环节?
A:多管齐下,心到口到手到笔到;认真听课+总结记笔记+记忆背诵+刷题+定期快速复习。
Q:有什么注意事项?
A:不要背题!不要背题!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,了解知识内核,尤其是技法真题重复率低、综合 性强、难度大、需要耐得住寂寞。以老师讲解答案为准,欢迎交流。
Q:如何高效学习?
A:使劲记笔记、努力知己知彼、定期复盘总结、坚持刷题,近 5 年真题尽量做到烂熟于胸。
Q:随便叮嘱两句?
- 上一篇: 2025年中级经济师电子版教材+历年真题+打卡表等免费分享
- 下一篇:没有了